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第一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察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婺源县千年古村石门自然村。 这三个地方都具有显著的文化标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我们用文化的眼光观察总书记的这次考察,有新的收获。 (一)水脉连接文脉 首站,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总书记曾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这是6月14日拍摄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长江,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浩浩荡荡6300余公里,形成了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各具特色又交融互促的区域文化。 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考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总书记一次次深入长江流域,探寻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2020年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指明方向—— 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此次在江西,总书记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不止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都在稳步推进。 国家文化公园是有形的文化载体,梳理长江文化脉络,以一个个地标、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诗词等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让老百姓走进公园,感受文化气息,唤醒文明意识。 守护水脉,即意味着延续文脉。“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总书记以深沉的文化情怀守护母亲河,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能讲述的中华文明。 (二)技艺承载文脉 第二站,来到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 这是近日拍摄的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千年窑火从未熄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一个例证,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底气。 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陶瓷文化代代传承,离不开能工巧匠的匠心与创新。 在景德镇,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等,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 苏绣、苗绣、加牙藏毯……在地方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总会同非遗传承人交流,向他们了解手艺祖传几代、工艺的特点、文化的含义等。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总书记珍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基因,激励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如今,千年陶瓷文化拥抱“年轻态”和“国际化”,形成文化产业,实现了造福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共同繁荣。 “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通过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不断赋能中国文化新力量、开创对外交流新通道、丰富百姓生活新图景,绽放着恒久的文明光彩。 (三)乡愁汇聚文脉 第三站,走进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了解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这是近日拍摄的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新华社记者 高敬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 石门自然村留存大量的徽派建筑,这里村落、树林中生活着我国独有的鸟类蓝冠噪鹛,家家户户都有朱子家训等,集聚着徽文化、朱子文化、非遗文化等。 面对热情的村民,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传统与现代对接、发展与保护兼顾中,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指引乡土文化的延续振兴、乡愁记忆的永久存储。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五彩缤纷的陶瓷文化、矗立千年的传统村落……以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10-16
查看详情
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重大论断。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要之源的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积累、继承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所在,构成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文经典、诗词典故,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还倡导“以古鉴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提供历史资鉴和智慧启示。在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民族在文化领域迎来了由大到强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如今,中国共产党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正在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持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共筑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共享中国梦为美好愿景,以共守中国梦为责任担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错误言论和错误观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道德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用以凝聚人心、育人成才、兴国治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国际社会传播好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形象,讲清楚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命题,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产物,其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了全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提供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必须全面认真学习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查看详情
新华社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华社评论员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落实好“七个着力”的要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10-13
查看详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时代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1日 01 版)
2023-10-12
查看详情
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
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 人民日报评论员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今天,人民日报全文刊发题为《扑下身子“迎考”  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的报道,深情回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基层接访群众形成的“浦江经验”,生动展现“浦江经验”的主要内容、丰富内涵和有益启示,对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推动建立了地、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把领导下访日变成群众服务日。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下访就选择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亲自接待9批20余名来访群众,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难题。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丰富和发展“浦江经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为基层化解矛盾。实践证明,“浦江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在新时代新征程彰显出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要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保有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制定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对群众的反映“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浦江经验”面对面听民声、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及时有效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浦江经验”强化了下访接访、下沉一线的工作导向,要求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下访和调研结合起来,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发扬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浦江经验”表明,下访接待群众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考验,只有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学思想、见行动。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矛盾最集中的现场了解实情、解决问题,做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就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  
2023-08-21
查看详情
如何开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2023-08-21
查看详情
求是网评论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1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于2005年8月15日到湖州市安吉县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几个重大关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要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契机,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更好地唤起全党全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08-18
查看详情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 和模范践行者 丁薛祥出席主场活动开幕式并讲话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丁薛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3-08-16
查看详情
善始善终慎终如始 务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善始善终慎终如始  务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求是》杂志评论员 “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四川考察时,对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入收尾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对开展好主题教育成效评估提出明确要求、指明方向路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此次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从今年4月开始,8月基本结束;第二批从9月开始,明年1月基本结束。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推进第一批主题教育并做好成效评估工作,既能巩固拓展取得的成果,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也能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工作质效,对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克服懈怠情绪,持续用力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主题教育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真正让群众满意。 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工作,是总结经验、检验成效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并针对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等5个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检验标准。这5个方面的检验标准,涵盖了这次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任务,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遵循,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对照检验,使评估工作精准聚焦、有的放矢。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学习的成果,要靠实践成效来检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听真话、察真情,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主题教育不能学归学、做归做,要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去,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上。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重要措施,检视要动真格、整改不能浮于表面。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为了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检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要看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现象是否纠正、政治隐患是否消除。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古语,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抓好主题教育成效评估,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能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用事实说话,让群众评价;要开门抓评估,用好信访接待、走访座谈、民生热线、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畅通群众参与渠道,确保评估客观真实、充分反映人民心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也是这次主题教育要重点检视整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开展好主题教育成效评估,既要认真检视这次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也要对日常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只有透过作风看党性,深入剖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的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深层次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 民主生活会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召开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是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重要载体,也是对主题教育成果的盘点检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求“民主生活会要及时开,遇到重要问题或普遍性问题,需要集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就要召开民主生活会,把事情说清楚、谈透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对党、对事业、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照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12条具体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挖问题症结,深刻进行党性分析,找准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自我批评要勇于解剖自己、揭短亮丑,见人见事见思想,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点真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真正从灵魂深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追求、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深学细悟、真信笃行,用真理之光点亮奋进之路,以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努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23-08-16
查看详情
求是网评论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实际和丰富实践出发,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写进党章和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清醒的历史自觉,继之以坚定有力的行动。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这些成就的取得、变革的实现,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实践证明,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要继续发挥其督察利剑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2023-08-1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