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以学促干,就要真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以学促干,首先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等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善作善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防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23-07-10
查看详情
四次调研四堂党课,总书记指导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3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四次地方考察调研,分别对主题教育根本任务中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方面内容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党课,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步步深入。 4月,在广东,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  5月,在陕西,解读“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  6月,在内蒙古,阐释“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  7月,在江苏,号召“以学促干”,“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一边开展实地调研,一边指导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以学”的深刻阐释,每次着重提三方面要求,鲜明回答了怎么学、学什么等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  以学铸魂推动精神洗礼,以学增智强化能力提升,以学正风促进作风转变,以学促干推动事业发展。  四个“以学”集中体现了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能力、作风等方面的要求。 “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  “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落脚点全在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总书记深刻阐释“以学促干”,强调“不搞贪大求洋”“不搞华而不实”“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是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全党全社会树立新风,指明正道。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踏上新征程,面对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我们要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在铸魂、增智、正风、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凝心聚力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2023-07-10
查看详情
调查研究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调查研究无疑是新时代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法。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一条宝贵路径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体系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知识系统。纵观人类知识体系、思想谱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任何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实践是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学术之本,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形成。人类社会知识体系的形成、发展、演化,离不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游离实践、闭目现实,知识体系也就失去了发生的根本、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研判世情国情的变化,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曾开展了数十次调查研究。1941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将调查研究确立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积极开展国际国内调查研究,把握了改革开放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释了什么是调查研究、怎样开展调查研究等根本问题,并以身作则,围绕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党和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甚至挫折。 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根本的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重大理论成果蕴含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话语体系,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源自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得来的,而是始终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 调查研究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种知识、观念、方法、命题、理论的集成,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不能脱离时代、脱离实际,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必须开展调查研究。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准确把握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着眼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此,必须时刻关注急剧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及时了解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充分把握当今时代新变化、新特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明确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状况。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有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只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对现有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才能对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有准确把握,才能找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更有效办法。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当今世界知识创新前沿。当今时代,人类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创新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知识总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传播方式之便捷前所未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充分了解历史上不同知识体系建构的历程和主要成果,了解当今世界不同知识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各国不同学科的研究前沿状况,进而把握当今时代知识生产给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基因。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基础和宝贵资源。只有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楚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有哪些内容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进而充分发掘和阐发那些有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资源,高质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科学总结伟大变革积累的实践经验。知识创新的动力来自实践。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我们破解重大难题、推动学术创新提供最好的素材和案例,使我们能够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突破,形成原创性观点、方法、知识,构建更有解释力、说服力的学术体系。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将新时代创造的新奇迹、新经验、新优势转化为标识性概论范畴,才能把人民在创造性实践中总结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吸收外来,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自主”绝非“自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绝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加强世界沟通,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只有在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成果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不断优化完善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新时代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行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尤其是要坚持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明确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把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式方法。 在基本立场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围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开展调查研究,就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反映人民的意志、利益与要求,发现和解决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真问题”“新问题”“大问题”,研究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从中挖掘新材料、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让知识体系真正来源于人民实践、服务于人民生活。 在方式方法上,把调查与研究、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开展调查研究,要重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既从客观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和问题,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又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通过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高质量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在主体力量上,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高开展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加强调查研究的精心设计,明确调查研究的重点,找准调查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研究的实施路径,运用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适应社会信息化特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走进社会“大课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在管理手段上,注重把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进行调查研究。为此,可以建立调查研究的科学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以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建立调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立开展调查研究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调研能力;加大调查研究的经费投入,畅通调查研究的渠道,为调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2023-07-07
查看详情
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推动“学思想”走深走实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作为总要求的第一条,在主题教育中起着举旗定向、抓纲揽要的引领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推动“学思想”走深走实,对于实现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思想”首先要解决好“学以求真”的问题 怎样学习理论,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和方法对待党的创新理论,是反映一名党员干部学风正不正的重要标尺。马克思主义学风实际是对待理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学思想”首先要解决好“学以求真”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学习这一思想必须以真信的立场、真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全面学习领会其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要真心至诚学。“学思想”的前提是真学真懂真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唯有拿出信仰之真切、忠诚之真心,以真挚情感坚定信念学,以真实举措笃信虔诚学,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学思想”就要按照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原汁原味学,逐段逐句悟,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坚决防止和克服学习上的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碎片化。 要跟进追随学。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只有及时跟进学、看齐追随学,才能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在真理力量的武装和指引下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学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一定要做到学习上跟进、认知上跟从、行动上跟随,对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结合新的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学思想”重点要解决好“学以化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学思想”重点要解决好“学以化人”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与淬炼思想、洗涤精神统一起来,与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结合起来,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着力在凝心铸魂、学以化人上下功夫见实效。 学出忠诚品格。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格。学出忠诚品格,就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学出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学思想”必须深刻领会这一思想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切情怀,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学出过硬本领。学好理论是增强本领的基石,掌握方法是提升本领的钥匙。学出过硬本领,就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尤其要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正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将其贯穿和运用到想问题、办事情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出浩然正气。正气是做人的底气,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操守。学出浩然正气,就要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涵养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斗争精神最能彰显共产党人的正气,一定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切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学思想”关键要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学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确处理学与用、知与行、思与做的关系,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转化为实现目标、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思想宝库和力量源泉。“学思想”关键看能否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清晰思路、正确方法和创新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在“学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通过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找方向、找信心、找办法、找答案,善于在合上情与合下情、合共性与合个性相统一中探寻路径方法,不断提高想问题、抓工作、谋发展的系统观念和思维能力。 转化为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生动实践。以攻坚克难精神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在风雨面前敢于攻坚克难、破解难题,不仅是自身政治品质的重要表现,更是支撑党的事业这一参天大树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学思想”必须从中学出勇于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智谋智慧、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化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论证决策对策,勇于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破解难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转化为履职尽责、建立新功的实际成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检验党员干部“学思想”的实际成效,最终要看本职工作和各项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本职岗位为平台,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努力创造出色、出彩、出众的工作业绩。军队党员干部要把“学思想”同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聚焦备战打仗、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力量和实践成效,用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2023-07-07
查看详情
调查研究应善于“解剖麻雀”
善于“解剖麻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习主席多次强调,“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多解剖麻雀小中见大”“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解剖麻雀”对增强调查研究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就必须用好“解剖麻雀”这个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工作主动权的有效方法,这个密切联系群众、培育优良作风的重要工作方式。 “解剖麻雀”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通过解剖一只或几只麻雀,从中得到对所有麻雀共同本质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曾说:“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从作用机理来说,“解剖麻雀”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作出透彻剖析,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对整体情况的真正了解和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这一科学方法,实质上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解剖麻雀”,就要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种矛盾问题的集合点和交汇点。“解剖麻雀”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的重要体现,也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实际检验。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身子扎进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在一线细心体察,“零距离”交流沟通,面对面倾听民声,才能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切实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如果总是浮在上面,走不出“文山会海”,或是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上网络,习惯于“隔着玻璃看,坐着轮子转”,长此以往,势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底数不清、盲目决策。“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搞好调查研究有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解剖麻雀”要有“蹲下去看蚂蚁”的精神,眼睛向下、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着满腔的热忱、深厚的情感,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真正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 “解剖麻雀”,就要聚焦问题、抓好典型。通过具体典型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是“解剖麻雀”的着力点和关键抓手。新征程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我们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选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深入分析研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问题的成因和症结摸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进而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从问题出发选好典型,针对关乎工作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基层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使典型成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导向标和增进器。要着眼破解难题用好典型,主动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去,围绕破解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破解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拿出新思路新举措,使典型成为攻坚克难、开创新局的突破口和活样本。 “解剖麻雀”,就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解剖一只麻雀、破解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从点上破题寻策,在面上开花结果,是“解剖麻雀”的效用所在、精髓所在。只有从点上入手,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得出具有全局意义的结论,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要注重抓点与抓面相结合,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做到把脉问诊、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对具体问题一地一策、一事一策,对共性问题善于从制度机制上找办法寻良策,使把脉、诊断、开方环环相扣、精准落实。要注重问需和问计相结合,坚持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用扎实丰富的调研成果,确保工作指导和决策有的放矢,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李怡然
2023-07-06
查看详情
以俭修身 以俭兴业
“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了背心……发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着一种“东方魔力”,“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 俭与廉,密不可分。生活中能否做到俭朴,手握权力时能否做到清廉,映照着信仰和初心,对俭和廉的坚守是共产党员终其一生的必修课。艰苦奋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不能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而消失,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这些年,党中央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就是要引领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好风尚,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主题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政治体检契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检身若不及”的态度直奔问题去。对照党的创新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更彻底的自我检视,主动查找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同时,对照检视出来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 养成俭朴之风,必须有慎独慎微的自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防止沾染不良习气,进而养成不良作风,必须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大事小事一个样,尤其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真正把“俭朴”二字刻进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养成俭朴之风,还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一篙松劲退千寻”,思想上稍有松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可能反弹回潮、卷土重来。不日进则日退,党员、干部要明白风气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养成俭朴之风贵在“常”“长”,就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员、干部当自觉养成俭朴之风,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2023-07-05
查看详情
充分认识“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与智慧凝练。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学深悟透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和变革社会关系,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树牢群众观点这一根本观点。群众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与党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践行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人民至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这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传家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淬炼出的精神气质,自立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不自信,则精神上陷于被动,难以实现自立;不自立,则无自信,更无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自信自立是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它不是抽象的、盲目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正是我们党坚持自信自立的具体体现。坚持自信自立,还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的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不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彰显了自信自立的意志品格。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具体的、鲜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守正创新,还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扎根社会实践,面向现实问题,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便是事物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是直面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矛盾观点、实践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活动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问题的解决不能靠空对空,必须植根现实,以解决问题为指引,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内含着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们党一直有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来练,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还体现在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说真话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指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是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提出从事物的整体性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性;要求把事物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来把握,不仅分析组成系统的每一个要素,还把握要素和要素的关系、要素和整体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思维方式;主张从事物的不断运动变化中去把握事物和解决问题,避免“刻舟求剑”的僵化思维方式。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到军事、科技、国防、外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到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上,我们应一以贯之坚持系统观念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理论,这天然地赋予马克思主义者胸怀天下的精神气质。坚持胸怀天下,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情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各方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发展;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进多元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共存共在。坚持胸怀天下,还体现了破解人类文明发展困境的方法论。一方面,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前途命运愈发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实现什么样的全球发展、怎样实现全球发展”已然成为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积极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世界指明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一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全球发展模式和秩序的超越,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境提供了方法路径,在全世界汇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3-07-05
查看详情
调查研究的方法论遵循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近日,《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强调大兴调查研究,推进开好局起好步,并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总体要求,以方法论视角对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系统总结,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当前工作、谋划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有力部署。 走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 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主体,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首要遵循。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也是调查研究失败的祸源所在。党的科学决策一旦脱离群众,便会失去厚植沃土,成为无本之木;调查研究一旦脱离群众,便会失去源头活水,成为无稽之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推动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调查研究必须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回到群众中。调查研究的起始过程正是以人民群众为对象贯穿全程。“从群众中来”是调查研究的主体依据,而“到群众中去”正是调查实践的切实要求,“回到群众中”则是研究成果的落脚点。可以说,调查研究的实践过程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化。“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调查研究必须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现实参考。 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要开展调查研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哲学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其蕴藏的内在规律。关于调查研究的定义,即“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由此可见,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不谋而合,实事求是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紧密结合、不可脱离,一旦偏废便会导致决策的失败,这是由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是否实事求是地反映实情则很大程度决定着其目的能否实现。“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实事求是作为认识世界、揭示真理的正确途径,是调查研究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保障真实性,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纷繁复杂事物表象中以现实的立足点展开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有效性。 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的方向引领 问题是前进的动力,是时代的呼声,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犹如没有了头颅的苍蝇,没有了靶心的弓箭。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调查研究的实践史,也是一部具有鲜明问题导向、不断破解中国现实问题的探索史。我们党在制定重大决策、出台方针政策之前,都会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衡量调查研究好不好,不在于调查时长、更不在于报告页数,而是看调查研究的成果能否切实解决问题。新征程的道路上,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复杂多变的客观表象中作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要求我们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攻坚克难是调查研究的意志推力 困难是走向成熟的台阶,越是艰难越向前,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攻坚克难。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同时道路的曲折又是与前途的光明是辩证统一的。调查研究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是研究成果诞生前的“磨刀石”,淬炼调查研究直插问题的“刀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越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所浮现的困难挑战越是艰险,这并非要半途而废,而是距离调查研究的结果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保持攻坚克难的决心毅力。“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要求发扬攻坚克难、斗争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这深刻告诫我们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敢于破险关、过难关,直面各种风险挑战,以坚毅的决心,深入问题一线,获取调查研究成果。以攻坚克难之决心破解现实难题、化解事物矛盾、啃掉“硬骨头”,开拓出一条调查研究的“星光大道”。 系统观念是调查研究的基本遵循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客观真理,要求调查研究必须全面、客观且准确。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是否全面系统、手段方法是否客观实际、数据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决定了客观事物的认识情况以及问题的解决程度。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调查研究,就是要对调查研究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以及整体性推进。前瞻性思考要求调查研究自觉放弃狭隘思维,把眼光放长远,从理论的高度、历史的深度、实践的广度中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牢牢把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全局性谋划要求调查研究不能静止孤立地看待问题,要放开眼界、开阔视野,把问题放在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观察研究,既注重横向社会调查,又注重纵向历史研究,多角度全方位获取第一手素材;整体性推进要求调查研究杜绝以偏概全,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调查、分析和研究问题,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所有要素的功能效果,保证材料的全面客观真实。坚持系统观念,将调查研究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解决现实问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时代,要深刻领悟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牢牢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推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问需问计于民,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分别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2023-07-04
查看详情
“国韵经典·时代华章”——用音乐传承红色精神
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7月1日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由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主办,南昌交响乐团承办的“国韵经典·时代华章”交响合唱音乐会暨南昌交响乐团2022-2023音乐季闭幕音乐会在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上演。指挥家朱曼担任本场指挥,上半场首度上演由作曲家张帅创作的南昌交响乐团委约作品《江西组曲》,下半场联袂女高音么红、朗诵李小祥、男低音刘跃、琵琶于源春与南昌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一起奏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黄河大合唱》,在激情昂扬的乐声中,艺术家们与广大观众一道回顾光辉党史,传承红色血脉,共同庆祝党的生日,向百年辉煌致敬!          在木管与小提琴如山川般延绵不绝的五连音音型中,拉开《江西组曲》这幅画卷的第一篇章《层峦耸翠绣屏风》。“层峦耸翠”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俯瞰江西,除了一条赣江穿省而过,还可以望见 90 多座山峰绵延不绝,山抱水,水映山,尽是江西的俊秀与多娇。竹笛、古筝、二胡、琵琶的加入为这个乐章增添了别样的民族色彩,犹如一扇扇屏风,半掩着绿水青川。     《江西组曲》以展现江西省全貌为出发点,作曲家从自然地貌、农业生态、人文历史、革命情怀、建设发展、展望未来等方面,全景式地展现江西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音乐结构设计既有纵向的历史演进,又有横向的时代铺展,既有恢弘的全局大观,又有细微的人文点缀。如第三乐章《翰墨青花绘民韵》,以描绘江西的地方人文历史。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不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还创造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以及山歌、小调、灯歌等多种民间音乐。第二乐章《白鹤鱼米望茶垄》,描绘了白鹤、水田、茶垄的江西自然画卷,正是秉承了尊重自 然、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才造就了江西这样“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第四乐章《峥嵘岁月朝霞升》,如果用四个字形容江西,必然是“红色故土”,第四乐章中合唱团加入,让音乐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感受着红色革命先烈的脚印和步伐;《十送红军》的出现让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历史场景重现在眼前;结尾部分全乐队的齐奏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观众深深被红色江西的伟大而震撼。     《江西组曲》是为江西创作的,更是为人民创作的。从古至今,这片赣鄱大地的形成、建设、发展从来都不曾脱离过伟大而勤劳的江西人民,作曲家张帅本着“为人民而创作”的初心写成了这部《江西组曲》,让广大人民从每个音符、每句旋律中感受到亲和、亲切,进而激发出共鸣、共情。曲目结束后,作曲家张帅及乐团获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欢呼与掌声。随后,张帅又亲自演奏返场了其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作的主题曲《雪花》,晶莹剔透的“雪花”中有一种纯粹的美。       下半场的《黄河大合唱》在黄河奔流不息的经典旋律动机中开启。《黄河船夫曲》中,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唱出了黄河岸边雄浑有力的船工号子声,展现出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     深情唱段《黄河颂》在男低音刘跃用浑厚的声音中展现了人们对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以及表现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担任朗诵的艺术家李小祥倾情演绎着黄河奔腾不息的诗句,每一个朗诵的段落,一字一句都激荡人心;琵琶演奏家于源春动人心弦的演奏更加让这段朗诵在情感上的动容;《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由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的两位领唱任敬辞、陈然演绎的颇为生动。           兼顾着极具难度与深沉的情感表达下,女高音歌唱家么红演唱的《黄河怨》悲惨缠绵,唱出了民族与反抗的决心。《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在乐团铿锵有力演绎与合唱团振聋发聩的歌声中,如黄河波涛翻涌势不可挡,将全场气氛推至高潮。     《黄河大合唱》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峥嵘岁月走向新时代的壮阔画卷,台下观众击掌鸣和,欢呼声久久不停息,艺术家们的演绎让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鼓舞,感悟了台上一次难忘的沉浸式思想洗礼。       随后,返场了《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女高音么红带来的《我爱你,中国》,或优美婉转、或激昂亢进,奏响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最后音乐会在全场齐唱凝结民族之魂的《歌唱祖国》中圆满落幕。       在旋律中感受初心,在歌声中传递能量,在震撼中受到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奏响红色经典,唱出时代强音。用音乐的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矢志不渝跟党走,高歌奋进新征程。
2023-07-03
查看详情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夯实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定理想筑牢根本。理想信念的火种,一经点燃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但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凭空而来,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共存、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 淬炼党性铸牢忠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只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必须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中。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提升境界保持本色。“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彰显着强大的真理力量,也彰显着强大的人格力量,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在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感悟这一思想蕴含的高尚真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与天下情怀,深刻领会其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真正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掌握蕴含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实干就是最好的担当、最大的作为,必须永葆担当之心、夯实担当之基、扛起担当之责。要树牢以学促干鲜明导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多考虑党和人民事业,少盘算个人得失,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持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全新课题、艰难险阻、重大考验,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心为民谋求福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精准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自觉拜人民为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开拓创新解难破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精气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个梗阻,攻克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座座难关,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向前发展。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主动深入学习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克服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固有认知,强化自主创新、弯道超车的精神意志,涵养开放包容、创新突破的胸怀品格。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可贵的政治品质。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自觉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政治体检常扫灰尘。政治体检是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政治免疫力、确保我们党肌体健康的重要法宝。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坚定,自觉接受政治体检,从小事严起、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见贤思齐、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放下架子、抛开面子,一针见血讲问题,开门见山提意见,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中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抓好常态化教育管理监督,用好政治巡视巡察利剑,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把脉会诊、祛病疗伤,切实做到政治灰尘察觉即扫、常扫勤扫,政治体检人人过关、事事过关。 直面问题较真碰硬。当前,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要清醒认识到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既存在发现难、解决难、易反弹等特点,也存在不敢较真碰硬、担心影响组织形象等顾虑。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既抓要害问题、突出问题,也抓源头性问题、深层次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查找思想上的差距,纠正行动上的偏差,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盯着问题改,同时也要敢于碰硬动硬,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为任何压力所屈服,坚持同破坏党的纪律规矩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严实作风纯正生态。作风问题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以学正风,以开展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牢记“三个务必”,树牢党章意识,增强纪律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在受监督、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韧劲,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纯洁内外关系,不断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2023-06-3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