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国家大剧院主办,江西文演集团精心组织,南昌交响乐团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共同演出的“《江西组曲》俞峰、朱曼与南昌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此次演出是南昌交响乐团首次亮相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本场演出由指挥家朱曼教授带来上半场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带来下半场委约作曲家张帅原创的《江西组曲》,特邀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演唱尾声—歌曲《我在江西等你》。
自2008年起,每两年一届的中国交响乐之春,便成为国内交响乐领域的璀璨盛事,规格之高、影响之广,无与伦比。本届以“进乐新篇”为主题,恰似一场音乐的浩荡征途,汇聚全国21支职业交响乐团、21位指挥名家,以及1支国际名团,以26场音乐会为笔,饱蘸音乐的浓墨,绘就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宏伟长卷,奏响时代的激昂旋律。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穹顶投射出北欧冰消雪融的金芒、江西山水和赣鄱文化的光影。
演出伊始,指挥家朱曼携南昌交响乐团以恢弘之势奏响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被誉为"芬兰民族精神图腾"的鸿篇巨制,在指挥家充满张力的手势中层层铺展。第一乐章贯穿全曲的三音列上行动机在弦乐的演奏下温暖而辽阔,与之相对的则是展开部管乐与弦乐绝佳配合所营造的山雨欲来、乌云压境之势。同样的对比也存在于第二乐章,在开头低音弦乐的拨弦“脚步”动机中,两支巴松奏响宛如悼歌一般的第一主题;经过几次高潮迭起的发展之后,最终走向作曲家本人标注“基督”的第二主题。第三乐章由激烈的谐谑曲引领,弦乐的疾驰带着寒意在空气中回响;而三声中部则呈现完全不同的色调,管乐以极度温暖的音色呼应主部,令现场观众沉醉其中。第四乐章在三乐章后连续演奏,既有情感极度的释放,也有积蓄力量时的静水流深;两种强烈反差的音乐在乐团的演奏下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第四乐章最后盛大的尾声感染了全场观众,乐团以磅礴的气势奏响雄伟的旋律,宛若冰雪消融后的辉煌光芒。金色的音流如同破晓的阳光洒满大地,将观众带入充满胜利与希望的新境界。
短暂的中场休息后,万众期待的交响乐《江西组曲》由著名指挥家俞峰执棒震撼登场。这部由江西文演集团出品、南昌交响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张帅精心打造的佳作,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第一乐章《层峦耸翠绣屏风》木管与弦乐声部描绘着江西群山峻岭被云雾缭绕,将 “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自然奇观转化为可听的音画。第二乐章《白鹤鱼米望茶垄》短笛模仿从鱼米田间飘扬而出的竹笛声,在竖琴几声纯净空灵和弦后,长笛将一幅候鸟振翅,渔民撒网泛涟漪的生态赞歌声学复现,更传递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当代理念。第三乐章《翰墨⻘花绘民韵》民乐元素的加入将民间文化如火如荼的热闹氛围营造得惟妙惟肖。第四乐章《峥嵘岁月映朝霞》弦乐齐奏的主题旋律唤醒了大家心中的红色记忆,合唱的加入,更是对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的致敬,江西这片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红色故土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五乐章《一江流长沃两岸》乐如其名,黑管、巴松如同一支涓涓细流汇入弦乐这片江河之中,一条赣江贯穿江西,千百年来江水流长,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江西人民,也承载了这片沃土上从古至今的文化与精神。第六乐章《赣鄱儿女唱新声》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合唱表达出赣鄱儿女发出的欢呼,民乐的再次加入营造出欢腾向上的场景,整个篇章都在描绘着新时代江西发展的新画卷。
在观众热烈掌声中, 本场音乐会返场由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与两位小学生深情献唱的歌曲《我在江西等你》,既唱出了江西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又唱出了江西人民的热情包容、家国情怀。词乐相和,传音咏情,用歌曲向世界传播江西声音,讲述江西故事。
演出落幕,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观众们眼中闪烁着感动与震撼的光芒,不舍离去。这场音乐会,是南昌交响乐团献给中国交响乐之春的厚礼,是江西文化的精彩绽放,更是中国交响乐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南昌交响乐团以音乐为媒介,讲好江西故事,让赣鄱之声传遍四方,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每一位观众心中种下了音乐与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