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舞剧《天工开物》扬帆海外
2025-11-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0

本报实习记者  王竹青

近日,舞剧《天工开物》登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以瑰丽的舞台艺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灿烂图景,受到现场观众的好评。不久前,该剧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完成了其国内巡演的第100场演出,并正式宣布启动海外巡演。

悉尼之行并非这部舞剧的首次出海,自2024年5月首演以来,《天工开物》不仅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还在今年6月和7月分别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以及瑞士日内瓦世界版权大会上精彩亮相,并将于11月28日至30日作为第三届中希国际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在希腊雅典连演4场。

舞剧《天工开物》缘何备受市场青睐、频频出海?传统文化IP在进行当代转化与国际传播时如何打动观众?

江西,《天工开物》的缘起之地。约400年前,6次科举考试铩羽而归的宋应星没有困于仕途的失意,而是转身走向田野阡陌、手工作坊,将农耕技艺、纺织窍门、冶金秘法等生产技术成就落笔成书,写就了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这部著作后来传入日本、欧洲,对多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00年后,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舞剧《天工开物》,将匠人的巧思、农人的勤勉、学者的求索以艺术之姿呈现于舞台之上,旨在让世界看见江西文化的厚重底色,也以精湛的艺术表达,诠释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风骨、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

将一部“百科全书”搬上舞台,无疑是一项艺术挑战。在导演陆川看来,《天工开物》不仅有科学、理性的知识,更蕴含着不懈探索、造福人类的炽热情怀和人文精神。“它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观众看到一个年轻人如何在逆境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并用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陆川说。

舞台上,舞者用刚柔并济、婉若游龙的舞姿,展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实践的执着,以及宋应星经世致用的初心与造福民生的温情;全息投影打造的梯田景观麦浪翻涌,农人捧穗、妇女织丝的群像交替呈现,演绎中华稻作文明的躬耕智慧;陶瓷烧造的形态在舞者指尖流转,呈现中国陶瓷艺术的东方美学;演绎铁匠的舞者每一次挥臂,都带着赣鄱汉子勇往直前的劲头……这些生动场景,不仅讲述了宋应星的个人故事,更展现了千千万万中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既是工匠精神的多维度体现,也是中华文明以民为本理念的艺术缩影。

澳大利亚加拿大湾议员安德鲁·弗格森在观演后赞叹:“这是跨越国界的美,音乐的震撼和舞蹈的铿锵涌动着文化的力量。”澳大利亚观众法齐拉·法哈德则用“充满力量、远见卓识、历史纵深”3个词表达观剧感受,并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让我们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天工开物》这部舞剧在艺术舞台推陈出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力量。“这部舞剧用实力证明了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具有跨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江西文演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一部舞剧的“出海”,更是江西故事、中国声音的又一次生动传播,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明的科学精神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