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举办话剧《阳明三夜》50场全国巡演交流研讨会
2025-11-10 来源:江西省话剧团订阅号 点击:0

11月5日下午,江西省话剧团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历史话剧《阳明三夜》在我校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完成第五十场演出,我校在该场演出结束后举办观后交流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詹凯出席,话剧团全体演员及学校百余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研讨会上,詹凯首先对江西省话剧团的倾情演绎表示感谢,并对《阳明三夜》全国巡演50场表示祝贺。他谈到,《阳明三夜》通过艺术化的呈现,展现了王阳明尊重本心、坚守信念的伟大人格,用戏剧的力量让历史人物与传统思想“活”了起来,带给观众深刻的心灵触动。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以真善美为载体传递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丰富思政教育路径,打造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行走的思政课”。

随后,导演雷欣分享了第五十场演出的特殊心情:“八年来,每一场演出都是与观众的一次思想对话,第五十场在贵科的落幕,更让我们感受到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围绕“新婚之夜”“平叛之夜”“临终之夜”的剧情设计,详细述说用三个人生节点展现王阳明思想成长的创作思路,强调作品核心是传递“知行合一”的做人做事准则。

师生代表与主创团队的互动交流成为现场亮点。数字传媒学院视觉2402班龙利丹提问:“面对不了解王阳明的年轻观众,团队如何让话剧保持吸引力?”雷欣回应,创作中始终避免生硬的哲学说教,而是聚焦人物面对困境的抉择,“年轻人能从他身上看到坚守本心的力量,这就是最朴素的共鸣点”。土木工程学院工管2501班禹富豪好奇主演的角色塑造秘诀,张鹏霄坦言,为贴近人物,他不仅闭门研读史料,更在每一场演出中结合观众反馈调整状态,“第五十场的王阳明,比第一场多了更多温度,这也是‘知行合一’在表演中的实践”。

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张吉林结合教育工作谈感悟:“《阳明三夜》用艺术形式让心学‘活’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为‘如何育好人’提供了生动借鉴。”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毕泗川则表示,话剧展现的王阳明境界提升过程,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实践都有现实意义,应让这种育人效果持续延伸。

据悉,自2017年创排至今,《阳明三夜》已历经八载打磨,足迹遍布合肥、赣州、贵阳、南昌等地。11月4日至5日,该剧在学校连演三场,其中5日下午的场次正是其巡演第五十场,特殊的意义让现场观演氛围格外浓厚。演出过程中,同学们自发在朋友圈记录观剧心得,“在第五十场的舞台上遇见王阳明,这份共鸣格外珍贵”“‘此心光明’四个字,值得记一辈子”等感悟刷屏社交平台,对话剧艺术表现力的认可与对心学思想的热议交织升温。

此次研讨会以第五十场演出为契机,既回望话剧八载深耕的表演历程,传递主创团队坚持不懈的初心力量,更让阳明文化在深度交流中深深扎根。学校将持续搭建此类文化平台,用优秀艺术作品承载思政内涵,让“知行合一”的智慧真正转化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