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 · 一心为民好支书】杜克海:以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2025-08-01 来源: 点击:0

2023年8月,江西文演集团青年干部杜克海同志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万安县高陂镇高陂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杜克海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将文化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为民解忧,其事迹《“铁三角”的驻村日记》相继被新华社、江西卫视报道,并入选省委宣传部“江西融媒佳作展播”,个人连续三年评为江西文演集团“先进个人”,连续两年驻村考核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优秀”,成为新时代驻村帮扶干部的典范。2025年,获评“新时代赣鄱先锋·一心为民好支书”。

一、以文化人,点亮乡村精神之光

江西省杂技团在万安县高陂镇开展新年走基层惠民演出

在万安取景拍摄乡村微电影《绿地》并成功上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杜克海深谙文化振兴对乡村发展的深远意义。他充分发挥江西文演集团的文化创作优势,联动省级文艺院团、知名艺术家,为万安量身打造“文化振兴工程”。为深入挖掘“康克清大姐故居”“十八滩文化”等红色资源,杜克海主动邀请全国编剧领军人才熊伟、国家一级指挥钟昕等艺术家实地采风,策划音乐歌舞剧《十八滩号子》,将船工与激流搏斗的壮烈史诗搬上舞台。为丰富乡村文化供给,他积极举办“戏曲人才研修班”,为10名青年演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邀请省京剧团专家现场授课。他还发起“文艺轻骑兵”下乡行动,组织省级院团走进田间地头,积极策划“四季文化节”(春季“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夏季“童梦奇缘”儿童剧巡演、秋季“丰收歌会”、冬季“乡村春晚”),累计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惠及群众超2万人次。2024年,邀请专业团队赴高陂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拍摄微电影《绿地》,2025年3月24日晚,微电影《绿地》在万安田北农民画村特别放映,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以媒为桥,架起乡村致富之路

杜克海同志代表万安参加第二届江西省消费品博览会

杜克海同志为万安特色农产品代言

面对高陂村优质农产品滞销难题,杜克海化身“新农人”,从零学习短视频创作,开设“驻村阿杜”自媒体账号,以“小人物奋斗”“乡愁记忆”为主题,拍摄乡村生活纪实短片。镜头里,他挽起裤腿下田捉鱼、攀树摘柚,用质朴语言讲述农产品背后的匠心故事。为打开产销新渠道,杜克海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联合村民直播推介“树上鸡”、富硒柚、野蜂蜜等特色产品。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他以第一书记身份登上江西卫视晚会舞台,现场连线全国观众,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两年间,他累计助农销售农产品70余万元,带动5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8000元。为展示乡村新面貌,他主动对接积极联动“麦子玩转江西”“凡人繁星”“陈长安”“苏七七的视界”等十余名网络知名博主,邀请网络大V探访万安古村、畅游万安美景、体验非遗技艺,通过抖音、视频号的流动带动,让更多外界的人了解万安、了解高陂。

三、以责为志,扛起乡村振兴担当

开展“老有所忆”乡村公益摄影

入户走访困难家庭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杜克海躬身入局,用心用情,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当得知高陂镇在争创“全国产业强镇”“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两个国字号荣誉时,他主动请缨,利用集团资源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汇报,跑上跑下半个月,最终,高陂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顺利获批,实现持续申报3年未果到终变现实,高陂村进入“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储备名单。一老一小,是乡村最柔软的牵挂,为整合社会资源,他创新“党建+公益”模式,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筑起温暖港湾。针对村里27名留守儿童,他争取资金建成“童心港湾”,配备图书室、美术教室和心理咨询室,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科普研学等关心关爱。此外,他还牵线3名企业家结对资助8名贫困学子,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之光。村里许多老人一辈子未拍过正式照片,杜克海联合公益达人“阿呆”发起“老有所忆”摄影行动,相继7次在万安为400余位老人拍摄肖像,装裱成框送至家中。活动被新华社半月谈、江西省电视台等专题报道,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吸引超千万网友点赞。同时,在驻村期间,累计争取帮扶资金87万元,落实项目10余个,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等急难愁盼200余件。

从舞台到田野,杜克海用文化人的敏锐与驻村干部的实干证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泥土气”,更需要“艺术范”“数字力”与“人文心”的融合创新,只要心怀赤诚,脚下的泥土也能绽放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