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响世界的中华典籍,今夜在悉尼歌剧院以舞绽放。
10月25日晚,舞剧《天工开物》跨越南半球,登陆悉尼歌剧院,为澳大利亚观众奉献一场成功的演出。舞剧《天工开物》海外巡演迎来开门红!


这不仅是一场文艺展演,更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互通互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温暖握手。
全场观众欢呼不断,掌声雷动,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湾议员Andrew Ferguson先生、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王书羽女士等重要嘉宾,对来自江西的舞剧表达深深的敬意,希望《天工开物》明年再来澳大利亚各地巡演。

从联合国总部舞台到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总部,再到世界级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天工开物》正以舞蹈语言重新被激活,让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再次走向世界。

01 逆袭之旅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写下的这句话,仿佛是对自己六次科考失意的释然,也是对后世读者的告白。
四百年后,这位明代科学家的“逆行”人生被搬上舞台。舞剧《天工开物》以宋应星六次科考失败后潜心著书、记录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展现了他“敢为不同”的逆行者精神。
剧中不仅呈现古代科技,更传递“科学精神”与“文化自信”。
百场巡演,场场火爆。从南昌首演到北京百场,从国内百场巡演到今日的悉尼歌剧院。这场逆袭之旅,恰如宋应星本人,不追求功名利禄,却成就了影响世界的功业。
02 文化出海
2025年6月,舞剧《天工开物》首登联合国总部,亮相“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演出。活动现场,这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表达的精品力作,引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与文化界人士的文化共鸣。

一位主持人在观演后赞叹:“这场表演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认知——原来中国不仅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有领先世界的科技智慧”。
此次悉尼歌剧院演出,是舞剧《天工开物》海外巡演的重要一站。总导演、编剧陆川,主演安一宁、马蛟龙、胡适、姚亮及全体演职人员跨越山海,完美诠释了《天工开物》的匠心精神,舞台精品,向世界传递“美美与共、胸怀天下”的文明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为什么这部聚焦中国古代科技的舞剧,能自信地走向国际舞台?
舞蹈是外交的先行官,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无论观众来自何方,说着怎样的语言,当大幕拉开,音乐响起,都能共同感受到《天工开物》中那份对创造的敬畏,对劳动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
2024年10月上海巡演期间,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魏鸣珂(Mikael Hemniti Winther)给予高度评价“这是我看过的非常棒的中国演出!无与伦比”。今年6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副代表耿爽与《天工开物》演员亲切互动。7月,舞剧《天工开物》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精彩亮相。10月,澳大利亚加拿大湾议员Andrew Ferguson先生表示:“舞剧《天工开物》的舞美、道具等全要素都是顶尖的,这次来到悉尼,是两国之间最美好的文化交流”。在结束悉尼的演出后,该剧将于11月28日至30日赴希腊雅典圣诞剧场连演4场,未来还将走进更多国家。
03 文艺奇迹
舞剧《天工开物》的创作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的故事。该剧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是“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首部作品,国内巡演已过105场,线上宣传曝光量超10亿次,已成为近两年中国舞剧现象级作品之一。
舞剧《天工开物》为海外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当悉尼歌剧院的灯光亮起,中国舞者们以身体作笔,描绘四百年前的中国工匠图景。台下不同肤色的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这部剧作成功的关键。海外侨胞纷纷赞叹:“爱了爱了,这下不只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豪!”,“老祖宗的审美yyds,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宋应星不曾想到,他那本“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著作,会在四个世纪后重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从古代《天工开物》的“格物致知”,到现代“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实践,中国的发展始终在“传承中实现突破”。
舞剧《天工开物》也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当代的表达方式,便能穿越时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